相城区元和街道紧紧围绕巩固深化基层“三整合”改革要求,坚持将党的建设与创新社会治理相结合,瞄准全局性站位、树立系统化思维,快速转变基层治理架构,用活集成指挥中心的“大脑中枢”,打通基层网格的“毛细血管”,激活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全力构建“指挥调度一中心、基层治理一张网、高效协同一盘棋”的社会基层治理新模式。
一、科学集成,“一中心”管指挥
紧抓“数据”一个核心,融合“集成”“指挥”两大功能,积极打造基层治理“中枢神经”,推动基层治理集成化、科学化、快速化。推动数据资源线上整合。2020年以来,元和街道整合网格联动中心、综治等10个条线共计5个系统的数据,建立审批服务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共设置党建引领、审批服务、综合执法、网格管理、指挥调度、经济发展等6个基础功能模块,另根据发展需要扩展相应特色模块。实行事件处置闭环管理,建立“网格排查、工单分派、分级处置、联合联动、督查督办、办结核查”的“指挥+联动”工作模式。2020年,累计办处12345等平台工单35万件,满意率超99%,“自下而上”闭环网格事件28.8万余件,促进“事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实现分析研判系统即时。加强制度建设,探索“线上信息汇聚、流转交办”+“线下会商处置、疑难研判”的工作机制,对未结案工单数实行通报制,压实工作责任,定期召开提升工单案件办结率座谈会暨疑难工单研判会,促进解决工作难题。2021年以来累计召开座谈会、集中研判会6次,固化违法建设处置、绿化带违停处置等做法20余条,让快速联动、协同作战这一社会治理工作模式成为常态。
二、横纵到边,“一张网”慧治理
通过“一张网”覆盖、“一支队伍”处置,凸显“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基层治理优势。今年以来,元和街道对社会治理综合网格进行调整划分,将社区123个网格调整至99个综合网格,按照“1+3+N”要求配备网格长99名,网格员884名,打造“1+N”多网融合工作模式,实现“1+1>2”的治理效果。“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提效率。依托一体化平台建设,推动网格数据全面化。一方面主动摸底,将“人、房、事、物”等碎片化要素关联入网格,重点聚焦行业场所、重点区域、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领域。另一方面延伸触角,充分整合各联动单位基础信息,夯实指挥调度信息堡垒,让信息在“一体化”平台下可感、可触、可调度。“网格化”,合力化力量强管理。制定网格职责清单、任务清单、数据清单,落实“4321”工作理念(即问题40%网格自行处置、30%社区统筹处置、20%职能部门协同处置、10%街道统筹处置),并在全省范围内首次探索推行基层综合网格实体化运行,下沉公安、交警、综合行政执法等多方力量实体化办公,形成“多网”融合、多方合力的新局面。“铁脚板”,实战化机制优服务。延伸网格服务触角,聚力网格服务由“等服务”转为“送上门”。将网格服务重心下沉、端口前移,当好问题发现员、问题调解员、问题上报员、问题办处员等多个角色,做到无缝隙摸排,全覆盖走访,零遗漏上报。探索“全科网格员”工作模式,打造“元和网格课堂”,全面强化网格员业务能力提升。
三、互联互通,“一盘棋”聚合力
完善基层综合网格设置,打造“专业化”网格队伍、“长效化”特色项目及“多元化” 社会服务,“一盘棋”凝聚强大合力。专业队伍让社会治理更有力度。积极打造网格治理“主力军”,单个基层综合网格内包涵社区工作人员、综合行政执法、公安、物业、居民代表等N支网格治理力量,同步推动“三官一律”进网格。夯实网格内“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建设,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赋能网格,形成自治、共治合力。贴心服务让社会治理更有温度。把网格化作为便民、利民、惠民的舞台,鼓励网格进行自主合理的机制创新,试行“错时弹性工作”“网格—物业责任传导”“红黄蓝”等网格创新运行机制,实现高效便民、主动服务。将“全科网格员”的“一专多能”优势运用于实际工作,不断延伸和拓展服务内容。网格员执行一次网格巡查任务,同时包含安全生产检查、消防安全排查、金融反诈宣导、人口排摸等N项工作内容,既满足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又提升工作效能。创新机制让社会治理更有深度。探索建立5个“1+N”工作机制(即“1个网格,N支队伍”“1个制度,N项机制”“1个身份,N个角色”“1次巡查,N项任务”“1个品牌,N个特色”),破除原有体制机制弊端,推动资源整合、高效协作、联动共治,实现网格化、信息化、制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创新融入“枫桥式”治理理念,各网格因地制宜,从矛盾调解、专项整治、隐患排查等方面入手,建立符合实际、独具特色的“枫桥式网格”品牌,以具体项目为支撑打造御苑繁荣“五心”网格等品牌特色亮点,切实发挥社区自治作用,进一步扩展“枫桥式经验”的核心内涵。
相城区委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