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难题,张家港市按照“坚持总量控制、基数不变;坚持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坚持需求引领、动态调整”的原则,做好三道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做好编制保障这道“必答题”。核编到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每所公办学校的事业编制数都按生源数标准核定到位,动态调整,有效解决编制结构性矛盾和“乡镇弱”“城区挤”的问题。市级统筹,从全市层面挖潜编制,重点保障教育系统。2018年,我市将回收的事业编制余量209名全部用于补充教育系统。目前,我市教育系统事业编制数已占全市总量的49%。内部挖潜,在幼儿和职高段公益二类的学校实行教师备案制管理,重新核定教职工员额,并按师生比标准核定了1321名备案数,不再招录在编教师,腾出编制用于补充义务教育学段,促进教育事业良性发展。
做好资源配置这道“核心题”。优化内部管理,促进超额学段、学校教师合理向缺额学段、学校流动;通过教师招录优先向紧缺学科倾斜、对师资的合理调配和相近(相关)学科教师的转岗培训等方式,着力化解学科教师不均衡问题。统筹城乡发展,鼓励教师到乡镇学校从教,同时做好新招录教师的合理调配工作,优先补充到乡镇空编学校。保障教学岗位,引导学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教学辅助和工勤人员问题,缩减非教学人员占用事业编制的数量。
做好队伍建设这道“关键题”。在师资总量上,综合实施幼儿园、职业学校备案制教师招录、事业编制教师招考、校园招聘等多渠道教师招聘举措。近三年,累计招录新教师1755名,师资紧缺的矛盾有效缓解。实施优质师范生签约培养,共计引导172名本市籍优秀毕业生录取全国重点师范院校,其中已签约120名。在人才选育上,创新实施“系统人”管理和校长职级制,成立32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形成阶梯式教育人才培养路径。重点实施港城教育人才“5151”计划,明确5年内引进教育特聘人才50名,选拔培养教育名家10名、领军人才50名、青年拔尖人才100名。截至目前,已引进、选拔各类人才76名,另有16名优秀教师被评为姑苏教育人才。
张家港市委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