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地域特色鲜明的机构编制创新管理之路,突出机构编制刚性约束与柔性管理、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加快构建“平战结合、快速响应、科学合理、职责明晰、运行高效”的高效工作体系,不断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为昆山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是聚焦机构人员整合抓三项改革。高效率推行经济发达镇改革,高标准完成基层“三整合”改革,高质量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1+4”改革创新做法为基层治理赋能聚力,在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商务、农业、文化市场、城市管理等六大重点领域实现“一个部门一支队伍管执法”,在全部区镇板块实现“一个区域一支队伍管执法”,在全省制定首张针对区镇综合执法领域的涉企“免罚”清单和“从轻减轻”处罚清单。
二是聚焦流程再造整合抓“一网联通”。构建“一屏观全城、一号办服务、一网通治理、一平台指挥调度、一中心联动处置”的一体化平台,打造“一网受理、全流程网办、全城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和不见面审批(服务)”的“一网通办”式政务服务,做优“一张全域网格、一支网格队伍、一份职责清单、一个实战平台、一项闭环机制、一套考核办法”的“一网通管”式社会治理,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显提升。
三是聚焦区域一体整合抓统筹推进。围绕“区政合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区多园”改革和整体提升锦淀周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资源配置力度和创新探索力度,积极构建事权划分科学、结构扁平优化、管理高效统一、运行公开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加速释放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改革红利,努力塑造昆山“一区五园三镇”全新形态,推动更好对接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为试验区与行政区一体化治理打下良好基础。
四是聚焦编制效益提升抓“三个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保障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人才需求;向重点领域倾斜,在教育、医疗领域探索、深化备案制管理,积极争取率先试点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向项目建设倾斜,优化事业单位结构布局,为事业单位紧缺人才引育“蓄水池”工程提供编制保障,增强全市集成指挥、国资运行服务等方面管理服务能力,推动事业单位机构精简、效率提升,为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腾出空间、打下基础。
昆山市委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