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放开二胎生育、新高考改革以及普高扩招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常熟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师资短缺、年龄老化、城乡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和挑战。近期,市委编办会同教育部门反复研究会商,针对问题开出“内外兼治”、“远近兼顾”、“软硬兼施”的综合“处方”,助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外引人才”与“内调结构”相结合。加大引才力度。制定实施“昆承英才”教育人才计划,放宽异地调入条件,探索符合常熟实际的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的激励政策。统筹教师资源。积极探索以现有板块为单位统筹教学教师资源,以及加大城区和农村学校间教师的余缺调剂力度;合理调配新市民积分生,逐步改变部分农村学校存在的小容量和单轨班级的情况,减少师资浪费。调优编制结构。深入实施幼教学段编制备案管理制度,调剂部分幼儿园学段编制定向充实小学,保障新开学校以及新增班级的教师需求。
二、“缓解近忧”与“谋划长远”相结合。提前补充教师缺口。由于城区四所龙头初中未来几年退休教师较多,为便于新老教师交接和过渡,今明适当提前招录补充部分未来两年的退休教师缺口;抓好教师选拔培养。加大在职教师培训,注重新入职教师培训带教,抓好优秀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和管理,确保优秀教师培养得出且留得住。科学谋划资源布局。计划在推进“十四五”期间教育发展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新、改扩建学校的布局,集约高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
三、“正向激励”与“反向鞭策”相结合。优化绩效奖励分配。绩效奖励分配对办学质量较好的学校,以及教学质量优、工作任务重的教师重点倾斜,鼓励“多教多得,优教优得”,提高教师积极性。减轻教师课外负担。树立“以教学为主”的导向,科学核定教师基本课时量,严控学校中层干部的规模,尽量减少教学以外的事务性工作对教师的羁绊和教师资源的占用。抓好教育质量提升。做好教学研究和教育质量跟踪监督,加强教学薄弱环节的分析指导,将教育质量与晋升、评优评奖等个人利益密切挂钩,逐步转变部分教师评上职称或到一定年纪后少上课、少钻研教学的思想观念。
常熟市委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