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张家港市委编办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无边界•零距离”党建服务项目活动,激发机关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拓展机构编制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福祉需求的“大视角”,推进港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发展红利,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一、打通体制边界,哪里需要服务-改革就到哪里。通过实施基层整合审批服务综合执法力量改革,构建形成简约高效、运转顺畅、上下贯通的基层治理体系“张家港模式”。全面优化各镇职能机构设置,乐余、南丰、大新3镇综合设置为8个职能机构,塘桥、凤凰扩充为10个职能机构,其他区镇组织架构也实现了偏平精干、相对统一,基层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统筹推进审批执法赋权工作,赋予全市8个区镇39项审批服务事项,赋予6个区镇444项行政权力,实现各区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相对统一。全力保障人员编制下沉基层,为区镇增核事业编制60个,保障执法队员下沉206名,推动驻镇机构连人带编下沉124名,充实基层网格人员下沉1288名,各区镇审批服务、综合执法、网格管理等力量全面加强。全面建成市镇两级指挥平台,全省首创“三层五柱”集成指挥运行体系,全力打造“一线通接、一网统管、一屏全览、一体指挥”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确保群众的事管得好、管得快。
二、打通编制边界,哪里需要人才-保障就到哪里。开展编制资源统筹动态管理,推行“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确保“编尽其用”,激发了机构编制工作的服务保障活力。实行“满编动态”管理,研究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编制资源全市统筹动态管理办法》,回收全市空余编制192个,各单位均处于满编超编状态,防止了编制资源“沉淀”成为“账面数字”。实行“编制周转”管理,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全市统筹增核222个编制,分别保障年轻干部发展中心90个、区镇一线92个、紧缺性岗位40个。提升“服务保障”效能,全年调整机构128家、调配编制1960个,确保经济发展、安全应急、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体制顺畅、力量充足,其中为学校招聘教职工保障编制1003名、医院招聘卫技人员保障编制655名,推动编制资源向民生最关键的领域、发展最吃劲的环节、基层最繁忙的一线倾斜。
三、打通民意边界,哪里需要监督-评议就到哪里。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全市绩效管理工作的标准,打通民意通道,听取群众呼声。开展市级机关(单位)社会满意度评议,以基层板块工作人员、企业主代表及群众代表(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评议人,发放和收回评议表500余份,对机关服务基层板块、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服务企业发展成效以及解决基层群众实际问题成效进行无记名评议。开展区镇基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调查,以全市305个村(社区)、93万户籍人口为评议人,发放和收回调查表2000余份,对涉及民生的23项重点工作进行精准跟踪测评,以群众的当年与上年直接感受变化来评估各区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鞭策各板块、各部门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真正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落到实处,推动港城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服务。
张家港市委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