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苏州市组织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评估工作以来,黄埭镇认真按照评估报告落实整改,对标省级经济发达镇改革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深入推进行经济发达镇“四个一”建设工作。
标准化建设便民服务“一窗口”。一是进一步整合驻镇机构。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公安条线窗口于8月1日一次性整体进驻便民服务中心;同时与苏州市市民卡公司签订协议,市民卡窗口将于9月3日进驻;主动对接区水利局,协调审批权力下放,预计9月底前增设水务窗口;按照区统一部署,做好不动产登记交易窗口进驻准备工作。二是有序推进“一窗办理、全科服务”。对接区政务服务中心,整合窗口资源,设立市场准入、社会事务、项目建设、公安服务等四个功能区,原有38个服务窗口整合为25个综合窗口,窗口人员精简34.2%。全力推进村(社区)“全科社工”模式,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升级改造基本完成。其中,古宫社区试行延时服务工作制度,做到平时工作至晚九点,双休日有专人值班,进一步方便社区群众,赢得群众点赞。三是深入推进“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 梳理确定“不见面审批”事项135项。与邮政公司签署揽件送件合同。将代办员队伍延伸至村(社区),实行全程代办制,让群众少跑腿。
规范化打造“综合执法一队伍”。一是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提高重大风险防控意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及权力运行。定期开展廉政风险排查,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开制度,将执法结果定期公开,以社会公众参与强化监督检查。二是完善告知承诺与联合惩戒制度。探索建立了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信用联合奖惩协同机制。通过明确联合惩戒重点领域,实施奖惩举措,优化对企业的监管措施;同时引导社会组织开展约束和惩戒,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三是提升行政执法资格人员占比。积极组织开展行政执法培训,让执法人员熟练掌握执法业务技能;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对取得执法资格证的执法人员适当奖励等形式,激励执法人员主动考取执法资格证,不断提高执法资格人员占比。
一体化建设“镇村治理一张网”。推进管理服务向村(社区)延伸。以党建为引领,完善网格建设,在三级网格中打造“党群服务、网格管理、警民联系”三站合一的实体工作站,作为党员活动、收集民意、联络群众的固定场所,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红色客厅”,构建一张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精准服务群众的“党建”大网。截止目前,全镇68个“三站合一”工作站基本建成。
集约化提升“管理服务一中心”。一是突出指挥平台中心作用。建立集综合展示与分析的“一张图”系统,实现基础数据、网格团队人员在辖区GIS电子地图上的动态展示,实现即时调度。接入“子地图上的动态展示等专项领域工作,拓展对全镇工作的指挥调度功能。二是梳理责任事项清单。对“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五类8个领域369项职能交叉事项进行编码管理,实现中心精准派单。8月以来,平台共收集巡查上报工单13000多条,办结率96%,位于全区第二位。三是完善情报信息研判。运用微信公众号、移动APP等客户端实现网格团队和中心平台的信息互通,建立健全每月矛盾风险排查化解工作例会制度,对民意民情走向、社会矛盾纠纷、安全环保隐患等趋势做出分析研判,完善应急处置,提高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相城区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