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精神以及省委“三项机制”要求,为着力调动机关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我市紧紧抓住市级机关绩效管理这个“牛鼻子”,比作为,看贡献,力争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校对尺”和“能量剂”作用。
一是比担当,看困难面前敢不敢亮剑。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将创新创优和重点工作两项指标作为附加分设置,并设置了较高的分值比例,主要体现对上争取资源、促进发展与制度创新、敢于担当、敢于解决问题的工作成效以及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
二是比实效,看发展大局有没有贡献。一方面,比本职工作做的好不好。年初亮目标,各部门确定8-10项重点职能工作由分管领导把关后予以在全市通报公示;年终现成果,由牵头考核部门组织3个考核小组,分别对各部门的职能工作重点是高质量发展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另一方面,比专项工作贡献大不大。将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涉及部门相对较范围广的工作纳入专项工作考核,根据十九大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精准脱贫等要求,今年新增了生态文明建设、阳关扶贫等专项工作考核内容。
三是比规范,看自身建设够不够硬气。根据十九大关于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将各部门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成效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同时,为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强了依法行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等方面的考核力度。
四是比口碑,看群众眼里能不能过关。“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一方面,通过第三方满意度测评的方式,比一比百姓对各部门工作的正面评价结果;另一方面,通过各类平台信息,看一看群众对部门履职过程中存在的信访、投诉举报等负面评价的内容。通过正面负面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量党委政府工作的社会满意度。
常熟市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