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作为党重要的执政资源,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相城区编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坚持“清调补”相结合的理念,严控总量、用好存量、创新管理,为服务好改革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
控好总量,在“清”字上下功夫。严格执行《相城区控编减编工作方案》,按规定分配使用行政编制(含政法专项编制),不以任何方式突破行政编制总额;严格控制事业编制总量,以2012年底统计数为基数,按照“撤一建一,增减平衡”的原则,不再新增事业编制。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加强编制和领导职数的前置审核;注重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党政领导干部“三责联审”、机关绩效管理、机构编制评估等措施,加强编制使用、职数核定的过程管理;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按月在线报送数据,加强编制的后续监督。
用好存量,在“调”字上下功夫。为克服机关行政编制总量少且不宜核定的难题,区编办实行“总量控制,统筹使用”模式,区编委在制定部门“三定”规定时,不直接明确其行政编制数,由各单位根据职能变化和工作需求,严格按程序申请,区编委会在总量控制范围内实行统筹安排、动态调整,打破了以往编制“只增不减”的惯例。在机构编制管理的刚性约束范围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职能变化情况,对职能加强、新增的部门,坚持采用内部挖潜的方式调剂解决;对职能弱化、削减、消失的部门,推动空余编制向金融管理、纪检监察、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基层一线倾斜,盘活更多的编制资源,保证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用编需求。
育好增量,在“补”字上下功夫。针对教师、卫计编制供需不平衡的突出矛盾,结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公益二类的医院探索实行“标准核定、备案管理、岗位设置、分类聘用”;考虑教师刚性需求的现实,在公益二类的学校探索年金制管理模式;同时在教育、卫生等领域,逐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对可由市场提供、社会承担的不再通过新增编制的方式进行保障,从而不断挖潜编制使用效率,缓解编制资源紧缺的压力。
相城区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