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熟市紧紧围绕省委“5张清单、1个平台、7项相关举措”的改革任务,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简政放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当头炮,着力求突破、谋创新、得实效,不断推动放管服改革走向纵深。
一、紧扣“放”字抓“三减”,着力在简政放权的整体性上探索新路径
一是以建立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为抓手减权力。自2014年起对全市所有行政审批及内部管理与服务事项进行清理规范,严把“七个一律取消”标准,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并持续进行动态调整,截至目前,常熟市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已减少至136项,较2014年精简41.13%。
二是以优化行政审批环节为抓手减流程。加快推进企业设立登记“先照后证” “多证合一”改革,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实现全程电子化登记和“一窗受理、信息共享、同步审批、统一发证”,证照办理时间已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
三是以推进行政审批办事规程标准化为抓手减材料。不断优化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形成三个层次20个体系464项服务标准。突出抓好申报材料的“瘦身提速”,梳理行政审批申报材料2634项,保留2099项,取消535项。70项涉民服务事项中46项实现了当场受理当场办结,进驻事项平均承诺期限由最初的14天缩短为4天。
二、紧扣“管”字抓“三强”,着力在放管结合的关键点上力求新突破
一是以健全清单管理为重点强责任。加强清单管理,以清单推动政府更好依法规范履职,建立政府部门责任清单,共梳理32个部门7994事项,全部内容已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常熟”公示;积极开展市级权力事项清单标准化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共汇总完成全市35个主要行政执法部门、10个条线垂直单位行政权力事项7245项并相应编制办事指南7527项。
二是以探索“双随机抽查”、“信用管理”为重点强监管。在全市推行“双随机”抽查机制,全市27个部门共建立随机抽查事项194项,实现行政执法权随机抽查1669项、市场监管执法权随机抽查1546项、其他行政执法权随机抽查123项。同时,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诚信常熟”网为窗口,以企业、自然人、政务和金融信贷四大信用信息数据库为核心,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为支撑,初步构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框架。
三是以镇域综合执法为重点强基层。开展镇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试点,在各镇新设综合执法局。以不增加执法人员编制为原则,分二批下放市级行政处罚权603项,下派市级执法人员129人,整合“七站八所”执法力量和执法资源,打造出一只执法人员560余人、执法车辆60多辆的执法队伍,初步形成“一个执法主体,一支执法队伍,一个执法平台,一套执法规范”的基层政府综合执法监管运作新模式。
三、紧扣“服”字抓“三优”,着力在优化服务的实效性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以行政审批流程再造为核心优机制。大胆探索“模拟审批”,着力实现审批关口前移、服务前倾,在投资项目未供地前同步办理所有事项的准备、编制、审查、审批等相关工作,2014年以来,全市共模拟审批重大建设项目65个,总投资超180亿元,项目开工时间均提前2-3个月。
二是以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为核心优平台。建立“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开发单事项审批、联合审批、中介管理等模块,推出事项网上申办、业务审批、电子监察等功能,依托平台充分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套材料”申报、“一个平台”运行。
三是以实现乡镇便民服务全覆盖为核心优服务。积极复制经济发达镇改革成功经验,围绕“建设一个宽敞明亮设施完备的办事大厅、进驻一批覆盖合理权限到位的服务事项、建立一套责任明确制度健全的管理机制、打造一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工作队伍”的目标,在全镇域推广乡镇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截止目前,除城关镇暂不实施,梅李镇列入经济发达镇先行试点外,董浜、沙家浜等8个镇(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均已建成投用,共下放市级权限和服务事项121项,实际启用窗口197个,工作人员223名,日均办件500件左右,办件总数达429957件。
常熟市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