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列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国家级试点区域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以此为契机,以“互联网+”为支撑,全面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积极成效,行政成本稳步降低,行政效率大幅提高,客户体验明显改善。今年上半年,园区受理各类审批业务达23.97万件,同比增长23.49%,新增注册企业7348家,涨幅达19.3%,有效激发了区域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好发展。
一是对企业服务向平台集中,实现网上审批。目前园区建立的人口库、法人库和地理信息库“三库”与政务通、居民通和企业通“三通”实现17个业务应用对接,多部门对这些信息可查、可看、可用、可管,方便企业在同一门户内申办不同业务。其中人口库已包括110万人口信息,法人库包含了5万家企业数据,这些数据积累为园区推进审批事项全流程网上公开和网上办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利用共享数据,审批局一方面完善网上办事大厅,积极打造“线上E站式,线下一站式”的虚实结合的政务服务模式,实现80%的业务通过网络受理;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行政审批综合信息化平台的研究和开发运用,整合各业务部门系统,构建管理、审批、监管、执法畅顺高效的信息化保障体系,全面实现电子化踏勘,在全国率先实现加工贸易综合业务全程无纸化网上审批,大幅提升了行政审批效率。
二是对居民服务向社区下沉,打造智慧社区。为满足区内百姓就近办事的需要,园区积极推动个人业务办理向基层延伸,凡是与百姓个人有关的业务尽量在基层街道、社区建立审批网络。同时为提高百姓办事效率,园区专门打造了集行政管理、社区事务、为民服务为一体的智慧社区信息平台,该平台与园区劳动社保、民政、公安等部门的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构建统一的社区服务资源信息库,实现数据 “一方采集、多方共享”,避免办事百姓重复提交信息。为规范平台应用,园区出台了《关于推进智慧社区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社区政务服务事项准入、社区工作站服务标准化、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社区工作评价、平台使用考核等各项机制,为基层便民服务办理提供了规范化的制度保障。
三是全方位加强审批和信用监管,实现全覆盖。努力探索公众、监察和审管部门对审批行为“三位一体”的“互联网+监督”机制,一方面建立电子监察平台系统,自动关联比对数据信息,同时明确办结时效与年终单位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充分实现纪检监察部门外部监督,及时督促整改超时违规情况;另一方面建立审批进度查询系统,办结情况及时向当事人推送,全流程网上公开公示,方便办事人员监督。积极构建苏州工业园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将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记录、法院失信“黑名单”、行贿犯罪档案等以往各个部门封闭的数据信息有效联通,收集涵盖园区4万多家企业的信用数据共计30多万条,形成完整的信用查询评价系统。在系统内通过赋予各个企业90个维度的数据指标不同的权重,得出信用等级,形成企业专属“信用身份证”,推动信用信息应用。
工业园区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