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浦镇《实行“前台+后台”,探索基层政府新模式》经济发达镇改革经验获得了中央编办关于“接地气•一招鲜•见实效”创新做法征集评选活动二等奖。该项评选活动是中央编办2015年开展的,旨在进一步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实践创新。活动共收到30个省(区、市)900多篇投稿,最终确定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0篇。
作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家试点,张浦镇率先打破了传统行政机构与事业单位的界限,形成“前台+后台”的新型基层政府架构,重构并完善了张浦镇作为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全面形成“五个一”局面。2014年,张浦镇“经济发达镇行政改革与流程再造”荣获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一个主体”统筹资源。按照顶层设计的原则,构建“人员编制精干、管理扁平高效、运行机制灵活”的新型基层政府架构,将原来34个单位进行“同类项合并”,组建“一办一中心七局”9个职能机构,机构精简率74%。整合事业编制资源,成立人事服务中心,把所有编制人员装进“一个大筐”。综合考量年龄、知识、专业结构,选拔有能力、能干事的同志到重要岗位。
“一级政府”权责匹配。结合实际需求和承接能力,分两批承接昆山市政府下放的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其中行政审批权170项,行政处罚权518项,有效解决了基层政府“权小”、“责大”、“力微”等共性问题。
“一枚公章”管好审批。成立全国乡镇层面首个“自主审批”中心,由张浦便民服务中心代表镇政府统一行使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能,所有行政审批只需“进一个门、到一个窗、盖一个章”。中心创设的“政府授权、自主审批、审管分离、组团服务”模式,将审批服务事项涉及的“事、职、人”进行全面整合,对审批项目分类组团(投资建设、生产经营、民生服务),并在投资建设和生产经营两大类实行 “一口式”服务,将原本多个窗口的“外部流程”变成一个窗口的“内部流转”。
目前中心日均办件3500件,平均每件只需2.8个工作日,审批提速50%以上。全镇企业、个体工商户从领取营业执照到开工建设均在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普通民众可就近享受更多优质公共服务,同城通办的公安出入境、公积金、税务申报等业务还惠及邻镇的广大群众。实施 “1+26”便民服务提升工程,将民政、计生等与群众最密切相关的36项民生类项目,通过1个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延伸辐射到25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顶盖帽”综合执法。由综合执法局代表镇政府统一行使行政执法权,16顶大盖帽合并成1顶,形成了执法“统一战线”。( 比如,改革前某企业一年接待劳动、安全、卫生、环保等各类检查60余次,平均每月5次,改革后每月1次例行检查包含了上述所有的检查内容,增强了系统性、关联性、协同性,有效减少了对企业的干扰,加强了监管,提高了服务质量。)
“一项机制”顺畅对接。积极探索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前台+后台”运行机制。“前台”为便民服务中心和综合执法局,“后台”则是其他所有职能机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后台”机构与上级职能部门的工作衔接机制、“后台”与“前台”的协调沟通和制约制衡机制,做到了“前台”为群众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建立行政审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用“四个清单”晒出审批权力家底(权力清单、流程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清单),强化对每个节点、每个流程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管,确保权力透明、规范、高效运行。
昆山市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