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办事“少进一次城、少跑一个门”
常熟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红利惠及乡村
不足30分钟就拿到医保报销费用
近日,董浜镇陆市村村民马锦彪一听说中心投用的消息,就急忙赶去为妻子办理医保报销,体验了一把“零距离”服务。而这也是董浜镇便民服务中心投用后办理的第一笔业务。
马锦彪说明来意后,窗口工作人员陈怡连忙从他手里接过就医门诊发票,让他填写了一张《常熟市职工医疗保险门诊超3000元申请登记表》,而后在系统中录入数据,并很快完成了办理。令马锦彪想不到的是,他可以当场去服务中心旁边的银行拿到报销的费用。从办理到拿钱,整个流程耗时不到30分钟。“这里环境好,服务好,办理速度快,真是太方便了。”马锦彪说,以往办理医保报销要赶到市里,光坐公交车就要花40多分钟。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搞定,真是喜出望外。
村民陈世良的家就在服务中心隔壁。自今年7月中心开建以来,他一有空就跑到现场去了解工程进度。作为董浜人,家门口有个跟市里政务服务中心一样的便民服务中心,这令他十分自豪。当天,亲眼看到工作人员热情、细致的服务后,他更是当起了“活招牌”,“今天有好几个人问我到哪里办市民卡,我就告诉他们到这里来办,服务又快又好。”董浜镇便民服务中心位于董浜农商银行东侧,规划服务大厅和办公面积1300多平方米,设立企业服务、投资建设、民生服务三个功能区,规划设置窗口46个。中心主要负责研究制定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事项目录,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管理进驻中心的部门单位依法、高效办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并进行限额以下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资产资源交易的招投标工作,努力打造便民惠企服务新平台,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进一次城、少跑一个门”。
8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将投入使用
为进一步改善基层政府行政权力运行方式,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全面提升镇(街道)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在借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梅李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配合全市镇域综合执法工作的开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镇(街道)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乡镇(街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使镇(街道)形成审批、监管、处罚的完整管理链,切实构建起“便民、优质、高效、廉洁”的新型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体系。
2016年,常熟市沙家浜镇、董浜镇、海虞镇、古里镇、碧溪街道、辛庄镇、尚湖镇和支塘镇便民服务中心将投入使用。目前,古里镇、董浜镇便民服务中心各窗口已陆续进驻,进入试运行阶段。辛庄镇便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建设已基本到位,将于1月完成部门进驻事宜并投用。其他乡镇的实施方案和进驻事项目录已上报上级部门备案,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中。
87项市级权限和事项家门口办
常熟市坚持“能放则放、应放则放、有需必放”的原则,采用下放、委托、委托收件、派驻等方式,将87项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各镇(街道)。各镇(街道)根据能进则进、应进必进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各自实际情况和群众实际需求的前提下,研究确定镇级原有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并结合市级目录清单明确下放事项,形成进驻本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办理事项目录。
各镇(街道)积极复制市级行政审批的内部流转机制,确保流转材料及时、关键节点明确、流程路径清晰,努力打造高效“业务流水线”。各镇(街道)通过面向社会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的设定依据、受理部门、提交材料清单、审批环节、审批时限、审核标准、收费项目等,让市民在办理审批事项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将落实首问首办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实时评价制,优化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打造阳光便捷的政务服务平台。
常熟市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