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凤凰镇认真落实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依托镇便民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从市政府授予凤凰镇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中,梳理出一些群众密切关联的事项,通过权限下放和数字化网络平台,创造性地将事项办理延伸到各行政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便民服务实现了镇、村(社区)两级全覆盖,有效打通村级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上半年,全镇的15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共受理计生、民政、社保等各类行政审批服务类事项36157件,办结36011件,办结率为99.6%。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办事不出村”的体制改革红利,群众的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
一、全面推广落实“三个到位”
1.场所到位。各村(社区)均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室,服务大厅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
2.人员到位。各村(社区)便民服务室,隶属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由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直接负责。各村(社区)统一将计生、民政、社保等涉及民生的事项和相关人员进驻便民服务室办公。
3.设备到位。每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都配备了电脑8台、扫描仪(或高拍仪)3台、爱普生LQ-630针式打印机3台、网络专线6条。
二、加强管理做到“三个统一”
1.统一进驻事项。立足简政放权,从市政府赋予凤凰镇的权限中,将涉及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人口计生、民政、社保等6类26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作为村便民服务室的进驻事项。为能更好地做好服务和监督,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为各村统一设计、制作公示栏,对外公开便民服务事项,公布咨询电话和投诉电话,确保进驻事项能做到一窗受理、限时办结。
2.统一服务平台。通过张家港市电子政务网络和计生、社保等数字化管理平台向镇村的延伸,构建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镇村两级体系,打造“多点受理、集中办理、多点反馈”的村级便民服务新模式,实现服务网络全覆盖。
3.统一业务培训。通过邀请张家港市行政服务中心业务骨干上门业务辅导;组织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工作人员到镇便民服务中心相应服务窗口跟班实践;镇便民服务中心派人到现场进行业务指导等形式,不断提升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的对外服务能力,做到“网络全覆盖、服务不打折”。
三、深化服务,构建“三个平台”
1.构建授权事项当场办平台。依托电子政务网和计生数字化平台,“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核发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发放,申办者资料提供齐全后,由村便民服务室计生协管员对申报资料进行初审,通过资料电子化、网上传输、即时报审,实现当场发证。依托社保管理数字化平台,村民办理就业困难、再就业人员申请、灵活就业人员险种和缴费基数选择确认、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续保手续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5项社保事项以及个人社保信息查询,只需要到村便民服务室的社保服务网点,由社保协管员负责解释和指导,通过填写相关材料和系统操作,完成现场办理,免去了申请人繁琐的申请递交手续和来回奔波。
2.构建承诺事项代理办平台。对于目前由于主客观因素,在村级便民服务室不能现场办理的事项,便民服务室开通绿色通道,由各村条线协管员负责,在材料初审齐全后,通过提供代理办服务这个通道,承诺在一定时限内完成办理。比如老年(优待)证核发、残疾证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办理、再生育(服务)审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民间纠纷调解受理、居住证办理等7项需要到镇上才能办结的事项,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五保供养对象、孤儿供养对象)、慈善助学、灾害救助、安居工程、临时救助、住房保障、年度医疗救助、就业救助、残疾救助等11项需要到市里办结的社会救助事项,村民都已不再需要亲自“跑腿”。
3.构建群众满意测评反馈平台。由镇便民服务中心中心负责,通过制定《行政村便民服务考评细则》,强化工作要求,定期开展走访和抽查活动,将建设情况和服务绩效纳入年终千分考核;注重典型引领,推动创先争优,对组织有力、落实到位、成效显著的行政村,通过会议、网站、简报等形式通报表彰,确保村级便民服务室运作通畅;镇绩效委加大检查力度,确保村级便民服务工作的全面落实,从而全方位构建群众满意测评反馈平台。
(张家港市编办、张家港市凤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