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延安精神的领悟与思考
根据市级机关工委的统一安排,于3月28日至4月2日,赴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进行了为期7天的党建理论培训。培训主要采取专题辅导、实地教学、环境熏陶等形式,围绕“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延安整风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性修养”等主题进行了专题辅导;组织了“六届六中全会、七大、枣园、宝塔山”等遗址的现场教学;学唱了延安时期的革命歌曲,使我对党在延安时期建设发展和形成的“坚定正确的正确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延安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如何传承延安精神,推动工作创新发展有了新的领悟。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指南,也是我们推进工作、创新发展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党在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中,由于受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影响,几乎葬送了革命。特别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使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到达延安后,通过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认真总结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经验教训,从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大局出发,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进行坚决斗争,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促进党的团结、统一,坚强党的领导,扭转抗战局面奠定了思想、理论和实践基础。党的革命实践表明,什么时候坚持党的思想路线,革命和建设就会蓬勃发展,否则就会遭受曲折和损失。
这一真理告诫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必须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总结分析,深入调查研 究,勇于纠正错误,牢固树立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想,使我们的思想观念能紧跟时代发展的走向,工作思路和方法能适应机构编制工作的需要,能力素质能满足工作创新发展的要求,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能紧贴“十二五”规划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际。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根源,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把为人民解放而斗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革命的目标和根本宗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虽然存在着两个政权,人民在对两个政权的比较中进行着自己的选择,但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党的七大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入党章,并以此作为教育党政干部牢固树立为民执政的思想,为民谋利益的思想,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保障人权的思想,凝聚了民心,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为我党在延安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延安时期执政经验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在推进 “三区三城” 建设,完成“十二五”规划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化实践中,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是检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强不强的试金石。解决好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归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我们的思路才能更加清晰、目标才能更加明确,工作才能更加尽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才会更加牢固。有了这一思想的指导,我们才能树立正确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才能自觉地把机构编制工作置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主动思考、认真谋划、倾心尽力、有所作为。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动力,也是我们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力量之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减轻人民群众负担,战胜资源匮乏,国民党的封锁的强大精神武器。红军到达延安后,由于正确的政治主张,使全国追求正义和真理的进步人士聚集延安,加入到革命队伍中,革命队伍迅速壮大。但同时也带来了保障困难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而且造成了军政军民关系的一度紧张。为了克服严重的物质生活困难,坚持抗战又不过于加重人民负担,党中央在延安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生产运动。边学习、边劳动、边作战成为延安时期我党战胜困难、坚持斗争的一个重要特征,不仅减轻了人民的赋税负担,支持了敌后的艰苦抗战,而且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培养了一批经济干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形势下,尽管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生活条件优越了,但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对于促进工作创新发展,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保持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只有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保持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的创造精神;只有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只有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保持生机勃勃、旺盛斗志的精神力量。
四、求真务实的作风、良好的党性修养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保障,也是我们改进作风、服务发展的现实需要。求真务实的作风、良好的党性修养,是延安时期我们党和人民创造力空前迸发,是中国共产党人取得理论和实践辉煌成果的关键所在。针对党内一些人对抗日战争长期性、艰苦性缺乏明确的认识和充分精神准备的情况,毛泽东同志全面考察和论证了中国能够、也必须经过持久抗战取得胜利的客观依据,指出抗战是持久的,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持久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论持久战》的发表,也为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顺利召开,为统一全党的思想和步调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了统一思想、整顿作风、提高素质、加强修养,毛泽东同志针对党内和军队的实际情况,先后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改造我们的学习》等一系列经典著作,为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延安整风运动,使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和党性修养有了彻底的转变,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得到了弘扬,纯洁了党员队伍,壮大了革命队伍,掌握了革命斗争的主动权。
党在延安时期的建党经验启示我们,面对复杂社会环境和紧迫的形势任务,只有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调查研究之风,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我们才能了解真情,掌握实情,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形成科学的决策和指导;只有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三大作风”,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坚持刻苦学习、学以致用,加强理论修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道德修养;坚持严格自律、求真务实,加强作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