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必须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
科学发展观理论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博大精深。科学发展观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新概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新判断,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科学发展观理论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概括,完善了党的理论体系,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等方面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学习科学发展观,不能满足于泛泛地读几遍,记住几个基本观点,写几篇体会文章,关键要读懂悟透,在把握理论体系,领会思想内涵,明确指导价值上下功夫,在进入思想进入工作上见成效。
一、带着感情学原文。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理论和伟大实践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指导价值,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南。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种种考验,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根本在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回顾这段富民强国的历史进程,我们就会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坚定高举,切实使这面旗帜深植心中、成为信仰;就会懂得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所在,必须加倍学习,真信、真学、真用,切实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学习中,要联系国家的发展变化,联系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联系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国家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认同,对党的创新理论价值的认识,从内心深处激发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感情和热情。
二、带着问题听辅导。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非常强,如果不系统学习、反复研读,对科学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观点、核心本质、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都很难理解和把握,更谈不上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学深学透方能启迪思想,深学深悟方能启迪心智。要把在反复学习中思想碰撞出来的问题、理解不深透的问题梳理出来,通过参加理论辅导和体会交流解疑释惑,解难答疑,拨开“理念上的迷障”。要注意克服“三种倾向”。一是无题可问。学习深不进去,不愿动脑筋,提不出问题来,联系实际少,看不到问题,找不到学习与运用的结合点;二是问不求解。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学习起来一知半解甚至不求甚解;三是解不得法。学习中有疑问,但没有掌握科学正确的方法,导致求解不深刻、不具体。因此,在学习中,要勤学苦思,刻苦钻研,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循环往复中,实现学习的深化、认识的升华。
三、带着思考再读书。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加快转型升级,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必然带来巨大的影响,事关民生,事关稳定,事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把握这一阶段性特征来思考问题,反复消化理解科学发展观,系统把握核心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这一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同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实际,连贯起来思考和理解,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回路,构建科学的理论知识结构体系。
四、带着成果去运用。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实践要求人们进行自觉的认识活动,只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实践才能取得成功。学习科学发展观,光有学习认识、学习体会的成果是不够的,必须能动地实践,向实践转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掌握科学发展观中包含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核心本质要求,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并自觉地运用到履行主观和客观世界之中。要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就是要有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抓工作搞建设,既要防止一线平推、平分秋色,又要防止顾此失彼、非此即彼。实践表明,只有思维方式科学了,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科学了,我们才能把握工作的正确的方向,各项工作协调发展。